时间:2010-03-26
在马云眼里,做企业有生意人、商人和企业家之分:生意人是完全的利益驱动者,为了钱他可以什么都做;商人重利轻离别,但有所为,有所不为;而企业家是带着使命感要完成某种社会价值的。
对应马云所说的三类人,我们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引伸:生意人是只顾眼前;商人是重在眼前,兼顾长远;唯有企业家,是志在长远,立足眼前。
我们提出做老板的要“少点眼前,多点长远”,就是强调: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上,要着眼于长远。 “眼前”是只关注企业自身,“长远”则强调社会责任;“眼前”是只关心顾客买单,“长远”则强调一切为了顾客;“眼前”是心中只有投资者利益,“长远”则强调与员工建立命运共同体......一句话,“眼前”是以利已为中心的,“长远”是以利他为前提的。这并非是什么大道理,而是区分企业品质高低、生命长远、能否持续赢利的试金石!
业界开始关注所谓的黄金法则:“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,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”。这条法则看似简单、朴实,做起来却并非易事。因为,它告知人们的不仅仅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,实际上,它是一个能否处理好国家之间、民族之间、组织之间、团队与个体之间乃至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至上原则,具体到企业经营,真正的企业家并不是“以成败论英雄”者所看到的,他是一个非常能挣钱的人,从更深刻的层面来看,他首先是一个以“黄金法则”为信念,并善于运用它处理各种关系的人,也就是说,他能够极为自如地、高超地处理好企业与社会、企业与环境、企业与顾客、企业与员工之间以及企业与其他种种方面之间的关系;他高明的特点就在于:“少点眼前,多点长远”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技术或技巧,最最重要的一点是,发自内心地、持之以恒地、不折不扣地坚守“功在眼前,利在长远”这一信念。
正如马云所说:“对一个企业负责人来说,坚定、必胜的信念最重要,2002年是阿里巴巴最痛苦的一年。当时,公司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‘活着’,但最后阿里巴巴挺了下来。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座右铭就是永不放弃。”
文章来源 世界经理人网站
复锐咨询 培训部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