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大纲
第一部分 工业工程(IE)基础理论及导入
一、工业工程(IE)基础理论
①工业工程(IE)的基础概念及手法介绍
②工业工程(IE)与精益生产之间的区别及联系
③工业工程7大手法
④工业工程(精益生产)导入步骤,观念意识的转变,难点及应对措施
第二部分工业工程(IE)改善手法
一、方法改善手法(案例分组讨论及发表)
1、程序分析
① 工艺流程分析
● 某食品饮料企业工艺案例
② 流动分析
人型流程分析,物型流程分析,信息流程分析
ECRS原则,5个方面,5*5法,3s法,6大步骤及动作经济原则系统分析
● 某食品饮料企业案例—人员减半,场地减半
● 某铝型材企业案例---如何打破功能性部门划分,取消合并包装部到喷涂部且取消所有搬运及等待。
● 某光电企业案例---固晶车间实现“一个流“,人员减半
● 某汽车配件企业案例---观看录像,供应商JIT直送工位”
● 某化工钢铁企业案例---标准化作业,取消和减少工序间搬运,等待,储存
● 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行业流水线本质分析及效率提升30%方法详解
③ 布局,搬运及规划
⑴布局原则及基本形式
⑵搬运及布局的关系
⑶改进搬运的步骤及原则
⑷生产现场搬运的改善
⑸线路图及层别图
● 某铝型材企业案例---仓库人员由26人减少到4人,且劳动强度大大减低
● 某钢铁化工企业案例—仓库人员减半,取消叉车等
● 某百电企业业案例—重新布局,取消中转仓
2、操作分析
① 人机联合作业分析(1人1机,1人多机,2人1机,多人多机)
5W1H 5WHY ECRS原则 头脑风暴法,动经原则的使用
● 某电子企业案例---1人1机案例到1人2机
● 某显示屏企业案例---1人3机到1人8机
● 某复印机企业案例---2人1机到1人2机
② 人人联合作业分析
●某钢铁化工企业案例—5人1机联合到2人1机,作业标准化
③ 双手作业分析
借助于电脑生成严密具有逻辑的改善方案
● 多家企业案例 ---如何培训双手作业,如何调整工具位置双手
● 通过运用execl表及命令自动生成改善案例,包括工作台大小,物料盒如何设计,作业顺序
3、动作分析及防呆、防错
① 动素分析--18个动素及改善着眼点
② 动作经济原则-肢体使用原则,作业环境设计原则,工具设备设计原则
③ Poka-Yoke防呆、防错法
⑴如何从源头消除问题隐患
⑵制造过程常见的失误
⑶POKA–YOKE的4种模式
● 多家企业案例---18个动作改善案例分析,观看录像,图片,改善前后对比
● 观看录像某家电企业案例分析---16秒节拍10个动作浪费,该浪费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
● 多家企业防呆,防错案例分享
二、作业测定手法(案例分组讨论及发表)
1、时间分析的种类(秒表法和MOD法介绍)
① 标准工时与生产效率,利用率,生产力
② 秒表法,PTS法,综合数据法,经验估计法介绍及使用
③ 秒表时间分析
⑴ 秒表时间分析的步骤,异常值得剔除,测量对象选择,观察次数设定
⑵在测量时如何判断员工作业速度是否为正常 ,作业者故意改变作业速度如何应对
2、标准工时的制定
① 经典IE制定标准工时,如何设定宽放及评定系数。
② 精益生产如何制定标准工时,又如何设定宽放及评定系数
③ 在一些标准工时很难测量准确的工厂如何制定标准工时
● 某电子,钢铁,化工,食品,印刷企业案例----标准工时难测量,如何设定标准工时
● 某电子企业案例---电子看板UPH,UPPH波动的原因及对策
● 某线材企业计件工资标准工时带来的烦恼,详细解释计件工资及及时工资的优劣及选择
3、缩短标准工时的五个步骤(SHIPS法)
① 缩短标准工时的步骤。
② 为现在方法建模
③ 新方法的基本设计及详细设计
④ 新方法的实施及跟踪
● 某电器企业案例----改善前后作业标准制定
三、平衡生产线
① 平衡率的计算,解决瓶颈的七种方法,平衡产线的五种工具及如何确定节拍及控制节拍
② 经典IE平衡生产线的方法
③ 精益生产平衡生产线的方法
④ 平衡生产线的两个代表性方法
⑤ 单元制生产线的种类,设计步骤,配送系统,看板系统建立
⑥ 单元化生产线工作台、工装夹具、物料架、物料车的设计
● 某灯饰线材企业50人的流水线是怎么设计出来的(经典IE方法的运用,包括UPH,UPPH的计算)
● 该企业如何运用IE手法进行平衡,将平衡率从72%提高至81%。
● 该企业如何运用精益生产方法,将平衡率从81%提高至98%(由50人改为3人的CELL)录像及图片讲解
● 某钢铁化工企业某分厂案例---如何实现产量提升45%,效率提升89%。
四、防反弹措施
① 改善成果为什么会反弹,反弹的原因种类及应对措施,防反弹措施的设计
② 如何提高员工士气,使其养成习惯
某灯饰线材企业改造CELL后,开始效率低下到达成目标,再到反弹,最后成果维持整个过程
案例分享:如何将IE改善手法及防反弹措施运用于工作,生活
五、总结、互动答疑